连锁餐厅毁了地方菜?难道不是一种保护和传承?-第6页
最近,“连锁餐厅毁了地方菜”的话题引起了热议。有人认为,连锁餐厅的标准化生产占据了国人的味蕾,挤压了地方风味的生存空间,加速了地方菜的消失
由于口味不具有普适性、食材稀缺不能量产等问题,很多地方菜只能在小范围内流行。
虽然范围小,也不至于被淘汰,开在各个城市角落的夫妻店、30年老店都属于这种类型,他们依靠“口味”吸引了一批忠诚的顾客,但为了保证口味,这种店菜注定规模不大,多以市井小店为主。
但收入的上涨速度永远追不上房租的上涨速度,而且这种店很多几十年不涨价。3个平方米,年租金10万;4.5个平方米,年租金65000元……房东涨几次房租可能就会让小店难以支撑。不仅如此,甚至一个大厨的出走也会让小店陷入困境,小店的抗风险能力普遍较低。
于是小店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只能退而求其次,藏的越来越深甚至关门,要么躲在偏僻之地苟活,要么直接消失。
高昂的房租,倒逼餐饮不得不靠连锁化缩减成本。因为连锁餐厅在房租上有较高的自主权,营收结构多元,又有品牌背书,抗风险能力强,这是夫妻店、街边小店所不具备的优势。
小结:
所以,真的是连锁餐厅“毁”了地方菜吗?
未必,有些地方菜的“消失”,本质是被顾客和市场淘汰了。
借用贾国龙贾总的一句话,“标准化运作,不仅不应该反对,反而应该鼓励。因为传统文化要得到弘扬,靠的不是躲在深山,靠的不是对神秘经验的孤芳自赏,而是科学研究下的可复制。”
从长远来看,连锁餐厅对地方菜也是一种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