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俗换新风 分餐制为餐饮业带来新生机
夜幕降临,成都美食街的空气里弥漫起香浓的火锅味,食客们坐在滚滚翻腾的红油汤锅前大快朵颐。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人们发现餐桌上悄然兴起了使用公筷公勺和推行分餐制的新风尚。
夜幕降临,成都美食街的空气里弥漫起香浓的火锅味,食客们坐在滚滚翻腾的红油汤锅前大快朵颐。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人们发现餐桌上悄然兴起了使用公筷公勺和推行分餐制的新风尚。
记者在位于成都武侯区的一家大龙燚火锅店看到,每个桌上都摆有“多一双筷子,多一份安心”的提示牌。当客人完成体温测量、手部消毒等一系列步骤后,服务人员将其带到堂食区域就座,并提供公筷建议使用。
近来,随着复工复产逐步推进,全国各地餐饮业也逐渐回暖,与以往不同的是,许多餐厅推出了“分餐制”和“公筷制”,就连必须大锅吃才有感觉的“东北乱炖”也被分装在例盘中,顾客隔桌而食、交错落座。
民以食为天,我国有几千年来的饮食文化,合餐制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围桌吃饭、觥筹交错、相谈甚欢,这种合餐的方式可有效地营造氛围、增强感情。
但是“合餐”是很多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世卫组织统计,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事实上,中国是乙肝、胃癌等肠胃疾病高发病率国家之一,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好几双筷子在一锅汤里搅来搅去,还有不熟的人过分热情给你夹菜。”上海白领周仁表示,“沾上别人口水实在让人难以忍受”,这也是不少人的观点。
随着人们文明意识不断提高,分餐制一次次地被提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再次使人们意识到了分餐制的重要性。但如何避免分餐制再次成为一阵风,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早在周代,分餐制就已经在贵族阶层中广泛存在。但和西方的餐桌文化相比,“中式分餐制”和“西式分餐制”诞生的缘由却截然不同。 西式分餐制直至文艺复兴末期才开始于欧洲大行其道,它的流行一方面是出于饮食卫生需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强调个体的独立性。 而中式分餐制是周礼产物,周礼对王、侯、士大夫的行走坐卧、衣着饮食都有明确规定,要求严格加以区分。
事实上,2003年“非典”疫情时,许多餐厅推出分餐制,北京、广州、济南等城市也进行过相关的倡导。然而不久之后,分餐制便不见了踪影。
分餐制难推行,首先是成本高。另一方面,“餐饮行业内有一句话,一烫顶三鲜。分成小份后,菜凉得快,可能影响品质。”“如果顾客没有需求,餐厅其实没有动力主动进行分餐。并不是商家不愿意做,很多商家考虑到上述问题,就不敢做了。”张正伟说。
在消费者这边,则是“合餐”餐饮传统已久,习惯难改。整鸡整鱼的做菜方式、讲究团圆的热闹氛围都不适合分餐。更有不少人因为“面子”不想分餐,怕亲人朋友间觉得“生分”。
“可以明确强制施行公勺公筷,并加强对餐馆的巡检。”浙江师范大学民俗学副教授宣炳善建议,将此次疫情作为分餐制推广的契机。
事实上,无论是采取收费分餐服务,还是提供公勺公筷,其目的都在于在全社会形成分餐的文化。“消费者提出足够强烈的需求,商家有动力不断改进服务,才能形成一个正向循环。”张正伟介绍。
分餐制是疫情之下的必然选择,可以有效拉大食客之间的距离,有效阻隔疾病传播。同时,分餐制可有效推动餐饮业回暖。疫情之下,不少消费者不敢外出,更不敢在公共场合就餐,这对于靠客流生存的餐饮业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创。推行分餐制,一定程度上能打消食客的疑虑,在保障食客安全就餐的同时,也为餐饮业带来了新的生机。
同时,也应看到,分餐制的推行不可一蹴而就。分餐是新风,合餐是旧俗,由旧俗转向新风一方面需要制度来约束,另一方面需要从意识上转变。此次疫情是一场危机,同时也是一个契机,一场“餐桌革命”就此兴起,但需要花更多时间来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