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 餐企应该做些什么呢?
虽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人数仍在上升,但大多是随着检测试剂的供应充足而让大量疑似转正,未预料的新发病例是可控的,可见新型冠状病毒也快到强弩之末了。
虽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人数仍在上升,但大多是随着检测试剂的供应充足而让大量疑似转正,未预料的新发病例是可控的,可见新型冠状病毒也快到强弩之末了。非典的爆发期持续了4个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应该会在2个月内见顶,3个月内结束战斗。这个时间,大多数餐企应该还是等得起的。
那么在疫情期间,餐企应该做些什么呢?
处理积压原料,同时提升品牌形象,不求利润,不计成本,快速出手。目前百姓购买鲜菜困难,而餐馆手握大量积压食材,造成食材供需不平衡。千万不能有“烂在手里也不能赔钱”的心态,回报社会的同时,也是拉动客源的机会。关怀百姓,就是提升品牌知名度,赔钱出手就当做自己的广告,投入产出也是值得的。
即便疫情可控,也可以预见在未来2-3个月,堂食将会极度萎缩。且因为疫情的影响,餐企节后用工将会大受影响,可能很难支撑正常堂食所需的人力。甚至很多餐馆看到了这一趋势,主动放弃堂食,将全部有限兵力投入在外卖上。
适当调整菜单设计,停售复杂菜品,促销更适合外卖的菜品,制定合理的包装设计、定价设计,从外卖中尽可能找回失去的营业额。平衡有限人力,跨岗位设计岗位职责,将原有的堂食工作人员调整到后厨、外送等岗位,提升外卖相关工作效率,增加自有外送能力,降低对平台的依靠。
大力发展自媒体外卖小程序。特殊时期,持续营业的餐馆数量减少,大平台的“超市效应”降低,消费者可能会更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信赖的餐厅。此时正是宣传自媒体平台,让顾客形成小程序消费习惯,建立私域流量的绝佳机会,为疫情过后进一步减轻平台外卖成本打下基础。
疫情是暂时的,现在把问题看得很严重,说不定“嗖”地一下就过去了。但最怕的就是,当“嗖”地一下过去的时候,却毫无准备。疫情突发的时候,餐企手里有菜,百姓手里无菜。当疫情过去的时候,“消费反弹”可能会让餐企之间形成原料抢购潮,到时候很有可能是百姓手里有菜,而餐企却不容易购入原材料了。因此,维持供货商关系,科学分析疫情过后的营业情况,“抄底”预定原材料期货,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在疫情进行期间,生意清淡是肯定的了。对于终年忙碌的餐企来说,这反倒成为一个对内梳理的好机会。整顿内部制度体系、加强线上培训、上线管理系统,充分利用难得的大把时间,千万不要在哀叹行业萧条中默默虚度。疫情过后就是第二波奔跑,让企业赢在起跑线就在此时。
安抚好自己的员工,按时按量发放薪酬,不欠薪。提供安全的食宿保障,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一系列举措,在利国利民的同时,也应广布天下,为自己的品牌加分。餐饮是开门迎客的生意,客流清淡,但不能息声,企业为社会所作出的贡献,也应该为社会所认知,进而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餐饮业通常是最早受到影响,也最早赢得红利的一类企业。也许现在餐企们过的很苦,但思考一下“非典”时期,餐企同样遭受重创,但2003年中国仍然实现了9%的GDP增长。某种程度上说明今年不是没有钱赚,而是赚钱的时机在今年分布的不那么均匀,也许上半年少赚的钱会在下半年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