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做容易错的餐饮行业 这几个陷阱要小心!
容易做、容易错;门槛低、道理深,讲的就是餐饮这个行业的主要问题。餐饮行业年均10%左右的增长率,但无法无视餐饮门店的平均寿命只有500多天的残酷现实,一线城市每天都一百多家餐厅开业,同时有至少几十家关店。
而我国的餐饮行业一直处于稳步发展状态,从无停滞,行业年产值从改革开放初期的 50 亿飞奔至今年的近 4.3 万亿。餐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 12 万家增加到近 500 万家。
容易做、容易错;门槛低、道理深,讲的就是餐饮这个行业的主要问题。餐饮行业年均 10% 左右的增长率,但无法无视餐饮门店的平均寿命只有 500多天的残酷现实 ,一线城市每天都一百多家餐厅开业,同时有至少几十家关店。
餐饮挣的是一人一口、一食一餐的钱,人只有一张口、一天只有三餐饭,这是最辛苦却也最踏实的生意。
在开店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优势,这些优势在创业过程中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然后努力让这些优势的价值最大化。
众所周知,餐饮行业“四高一低”——房租高、税费高、人力成本高、原材料成本高、利润低,其中仅房租一项就给餐饮经营者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从2009年到2019年,餐饮各项运营成本里面涨速最快的是房租,10年间涨了5倍。
在通常情况下,餐饮行业的毛利率能到50%—60% 就已相当可观了,净利润率大致在20% 以下。一家餐厅在开业后没有3—5 个月的适应时间很难变负为正、步入正轨,这还是在创业者已有相关经验并顺利发展的情况下。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餐饮业绵延发展至今已近几千年,任何品类的市场都已接近饱和,是标准的红海市场。要在红海中找到一个蓝海市场,就需要比原来那个品类的占有者、细分者,或者心智占有者更强。
在中国做餐饮,很难形成“产品”壁垒,真正能够在消费者心智中构建门槛的唯有“品牌”本身,一旦消费者对你产生了从品类到品牌的认知,那么其内心就会完成“预售”,也就有了更多的“复购”。
创立于2009 年的乐凯撒,首次创意性地将榴莲和比萨结合在一起,成功地让消费者构建起“乐凯撒= 榴莲比萨”的消费者认知,以此为“榴莲比萨创造者”这句宣传语构筑了品牌壁垒,让人们一提到榴莲比萨,便能想到乐凯撒。
快餐品牌绿盒子蒸饺在北京有5 家店,通常情况下,绿盒子蒸饺会在入住率95%以上的老小区,以及密集程度高、人均消费高的新小区附近开店。
当需要在写字楼附近开店时,绿盒子蒸饺主要依据外卖送餐率进行选址,从而保证外卖订单量。借助网络订餐平台进行客流分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挑选3 家以上有代表性的平台,找出与自己品类大致相同的5 家餐厅,分析这些餐厅的月销售量和客单价,进而估算出该区域内顾客的消费能力和外卖单量,以此作为选址依据。
菜品是一家餐厅的灵魂所在,也是顾客真正关注的重点。餐厅在制作菜单时,应将菜品的选定视为第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近几年,“做减法“这种形式在中国逐渐活跃——巴奴毛肚从过去菜单上的100 多道菜压缩到了30 多道; 望湘园在两年间将菜单上120 多道菜压缩到了69 道 ;杨记兴臭鳜鱼将原本200 多道菜品压缩到了39 道;和合谷只保留了6 款经典产品,并且每月推出1 款创新口味,开启了“6+1”的菜单新模式……
餐厅的菜品越多,顾客在点菜时的难度就越大,用餐时间就越长,翻台率和体验感都会直线下降。如此一来,顾客便很难记住这家餐厅,二次消费的可能性会大幅下降。
从餐厅的角度分析,菜品的数量繁多,会直接导致产品线过于复杂,无形中增加了各部门监督、培训、检查等工作的时间成本,大大降低利润率,导致餐厅的经营状况恶化,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餐饮经营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员工管理、后厨管理、品质控制等等,每个环节都对餐厅的兴荣与落败息息相关。都说“餐饮行业门槛低”,无数餐饮人因此一脚踏进餐饮圈,却不知它的后半句是“跨过门槛是堵墙 ”。站在墙前,有人败兴而退,有人苦苦坚持,能翻过墙的人寥寥可数。
如今,越来越多的跨界创业者进入餐饮行业,他们不缺创新基因,也不缺营销技巧,最缺的反而是对餐饮本质的深度理解以及对餐饮经营的钻研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