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倒逼餐馆转型 老字号迈出外卖第一步
位于海珠区南华中路的竹溪名菜是一家已经经营了9年多的老店,凭借着“好食抵食、平、靓、正”赢得附近街坊的好口碑。
受到疫情的影响,广州很多餐饮老字号也转型上线外卖自救。过去一直坚持不做外卖的陶陶居也在今年2月上线了美团外卖进行自救。
位于海珠区南华中路的竹溪名菜是一家已经经营了9年多的老店,凭借着“好食抵食、平、靓、正”赢得附近街坊的好口碑。该店总经理黄雪英介绍,门店从3月份逐渐恢复堂食,但受新冠疫情影响,食客拒绝群聚,每日客流量不到之前的20%,堂食收入急剧下跌。“虽然4月份市场有所回暖,但是由于这家店主要做街坊生意,消费群体以老人家为主,相对而言比较谨慎,堂食上座率也只有五成左右,晚餐时间也只开放三楼,四楼不开放。” 黄雪英告诉记者。
面对疫情的冲击,从未接触过外卖的竹溪名菜被倒逼迈出了第一步。
从3月份开始,竹溪名菜开始在一楼设置外卖点,将一些菜品进行打包后现场售卖,让顾客直接自提回家。“刚开始我们做了一些尝试,挑选一些招牌并且易于保存的菜品打包售卖,并在价格上进行让利,比如同样分量的一道菜,堂食需要38元,但是外卖只需要28元。这种方式很受顾客的喜欢。很多顾客都会在早上排队购买。随后我们不断增加外卖点的菜式品种,当前有将近五十种”,黄雪英说。
据了解,未来将在一楼大堂搭建一个外卖点专区,配备更齐全的冷冻设备,在保证食物安全、新鲜的情况下,扩大外卖菜品种类。
除了线下外卖,从本月开始竹溪名菜也开始试水线上外卖平台,但受到附近消费群体偏老龄化的限制,线上订单并不多。黄雪英坦言,目前疫情尚未完全过去,外卖也就成为了很多餐饮店度过难关的“工具”。“虽然只是一定程度的‘帮补’,但我们还是有信心等待着这座城市餐饮业完全复苏。”
家住海珠区南华中路的黄女士表示,疫情期间自己和亲戚朋友已经减少了外出聚餐的次数,附近一些餐厅都设置外卖点,提供外卖服务,方便了居民。“特殊时期,直接买回家吃更为安全,并且菜品的种类也很丰富,价格更加实惠。”她还表示,疫情结束,这种门店设置外卖点的方式还可以继续保留,对周边居民的确实实惠和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