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三座成本大山 萃华楼花式自救
在停滞了2个多月后,企业背上了“三座成本大山”:高额的房租成本、人力成本及食材成本。按下“重启键”的餐饮企业仍困难重重,没有客源、入局外卖成赔本赚吆喝、资金链紧张……
在停滞了2个多月后,企业背上了“三座成本大山”:高额的房租成本、人力成本及食材成本。按下“重启键”的餐饮企业仍困难重重,没有客源、入局外卖成赔本赚吆喝、资金链紧张……
北京萃华楼饭庄地处繁华的王府井大街58号,创业于1940年5月16日。是一家驰名中外正宗鲁菜的大型饭庄,经营面积1800平方米,陈设讲究、古色古香、豪华的"龙"、"凤"宴会厅和风格各异的单间雅座,给人以高雅舒适之感,可同时接待400余人就餐。
萃华楼一个月的房租和员工工资以及其他费用支出将近70万元,此外,春节期间储备的70万-80万元的食材,很多食材过期就直接扔掉了。为了减少损失,萃华楼(崇文门店)也曾“摆摊”卖菜,但售价比进价低,作为商场店,疫情期间商场也没什么人,基本上是商场员工消化了。“只收回了一个小零头”。
“现阶段最主要的困难是客源。”一些企业一边营业,一边持续亏损。萃华楼每天营业额是之前正常情况下的1/5,还处于亏损状态,仍坚持开业,主要是考虑到员工,“他们需要工资,需要生活。”同时,店内储备食材如果冷冻太久会影响口感。一直不开门,可能会导致顾客流失。
面对严峻的形势,餐饮企业纷纷积极开展“自救”,比如建立自己的外卖体系、开展社群营销、拓展销售品类、控制成本、采用共享员工模式解决员工就业问题。
3月6日,北京老字号餐厅萃华楼开始“试水”外卖,中国烹饪大师、萃华楼总经理王培欣表示,第一天接了10多单,收入2000多元。
3月26日,开放堂食,当天来了10多桌客人,都是店铺的老顾客,也都是2-3人的小桌,主要点的是干炸丸子、酱爆鸡丁、爆三样等菜品。现阶段,周一到周四,来店堂食的人比较少,周五到周日客流量可以翻一番。清明期间,大概坐了20-30桌。正常情况下,节假日一天能达到100多桌,即使现在好一点儿,也不及原来的五分之一。
餐饮行业整体也在发力“自救”,呼吁外卖平台降佣金。4月10日,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发布了《广东餐饮行业致美团外卖交涉函》,呼吁外卖平台降低佣金,取消独家合作的条款,给予企业更大的生存空间。
“我们现在赔点儿钱,硬扛着。”王培欣表示,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展“自救”,盼望着疫情早点儿结束,人们的生活能恢复到像往常一样,出门逛街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