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饭店西饼屋 老上海人吃着这里的蝴蝶酥长大
逢年过节怎么少得了甜甜的蝴蝶酥,即便不是节日,国际饭店西饼屋的队伍也从没断过,阿姨妈妈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几乎每个人的蝴蝶酥都是10包起买的。
逢年过节怎么少得了甜甜的蝴蝶酥,即便不是节日,国际饭店西饼屋的队伍也从没断过,阿姨妈妈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几乎每个人的蝴蝶酥都是10包起买的。
要说上海人对蝴蝶酥的情结,可以追溯到1930s。国际饭店作为上海的老资历涉外酒店,在西点刚进入上海时便开始做起这些外来的小点心,不少上海人都是吃着这里的蝴蝶酥长大的。
这枚人见人爱的小甜点出生在欧洲,传统的蝴蝶酥用料不算复杂,只有面粉、黄油、牛奶、水和糖。所以迷人的口感和香气,全部来自黄油和厨师的手艺。
做蝴蝶酥是个功夫活,从制作面团开始,要经过72小时+的制作,面团要冷藏后才能包入黄油,之后还要经过一次次折叠压薄,再冷藏。如此反复,直到纤薄的黄油面团层层交叠上千层,才能获得那般酥香的口感。
备好酥皮,就打好了重要的底子,塑型时法式蝴蝶酥还会在每层酥皮间加入大量香气特别的黄糖。
蝴蝶酥进入烤箱后,要先高温烘烤,糖油混合在一起后在高温的作用下,形成焦香迷人的强烈香气和脆度。之后再压上烤盘低温烘烤到透彻松脆,酥皮层层叠叠的发起来但又规整漂亮,这便是一枚法式传统蝴蝶酥该有的样子。
传统的法式蝴蝶酥,则包裹着着焦糖的金棕色,比起老上海的风格的蝴蝶酥,烤得更加透彻,外形也更加规整。
口感方面,老上海蝴蝶酥没那么紧实,吃起来更加酥松,掰开酥皮会扑簌簌地掉下来。但入口却没有闻起来那么香,多半用的不是黄油而是起酥油,吃多了,上颚多少会有一层被齁住的黏腻感,但胜在也没有很甜。
在糖的用法上两者也有不同,老上海蝴蝶酥喜欢在表面撒上砂糖粒,而法式蝴蝶酥则是把黄油和糖一起,烤出香脆的焦糖味。所以法式蝴蝶酥,在酥松的基础上,多了一层脆。入口,黄油香气十足,焦糖微微的苦香很好的平衡了甜度。
国际饭店的大蝴蝶酥有甜咸两种,咸的写着芝士却吃不出芝士味,反倒因为没有糖的加持而显得香气不足,小资君觉得还是老老实实吃甜的吧。而且在保守固执的法国人眼中,咸蝴蝶酥大概是邪教一般的存在吧!
不得不说,对于上海人来说,老字号有着不可替代的味道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