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店近400家 永和大王是怎么从早餐店变成大众餐厅的?
永和大王的创始人是台商林猷澳,那时林猷澳同许多在上海的台商都十分怀念家乡的豆浆油条,在永和长大的他就和朋友合资开了间豆浆店,商标注册为“永和大王”。
永和大王的创始人是台商林猷澳,那时林猷澳同许多在上海的台商都十分怀念家乡的豆浆油条,在永和长大的他就和朋友合资开了间豆浆店,商标注册为“永和大王”。
1995年12月12日,永和大王在上海开出第一家店,最初的主打食品就是豆浆和油条。当时林猷澳将永和大王定位成“中国麦当劳”,在1997年,李嘉诚的加怡新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金找上了门,并向其投资200万美元、持股1/3,有了风险基金的注入,永和大王的开店速度一下子冲到了18家。
到了2004年,凭借单价2元的油条,永和大王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深圳等城市开店超过80家,年营业收入达到3亿元。
在门店越开越多的同时,永和大王的菜单也在逐年丰富。到2010年,永和大王的产品从最初的油条、豆浆、稀饭扩充饭类、面类、点心等近50种产品的台式风味中式快餐,覆盖了早中晚餐的经营时段。
到2018年,最新的数据已经显示,早餐只占到永和大王2017年营收的不到四分之一,正餐占据大部分的比例,而最初靠豆浆、油条起家的永和大王,如今已经拥有60多款餐饮产品和组合。
随着时代进步,需要转型的不仅仅只是产品,永和大王在品牌定位上也随着消费群体的变化做了相应的调整。
起初,永和大王将目标消费群体定位于25-45岁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群,但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永和大王也及时将消费者定位调整为21-45岁的年轻消费群体。
2017年,永和大王推出了豆浆霜淇淋等系列冰品,和一些网红茶饮店的拿铁味道类似,其中以豆浆为原料生产的霜淇淋成了网红单品。
除了在产品上靠近年轻消费者,它在装修风格上也进行了更迭,在如今,永和大王的门店都由二代店的古色古香的风格转变为三代店的休闲风格,以此来吸引年轻一代的受众。
除了与时俱进,对于餐饮品牌而言,不论何时都有一个核心问题要解决,那就是门店的选址。这关乎到一家门店的线下客流量,从而直接影响其经营效果。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自然地发现,“麦当劳”的周围不出二三十米远便有一家“肯德基”的分店,这两家属于“对着干”的迎头定位。
永和大王也不甘示弱,基本上采取跟进策略,“麦肯开到哪,我就跟到哪”。一方面,麦当劳和肯德基选定的店址,首先一定是人潮汇聚地,其次毕竟中餐和西餐的消费群体不一样,永和大王和他们之间则又存在着一种互补竞争的关系。
到了2018年,永和大王已经从一家“早餐店”开成了“大众餐厅”,并在全国开出近400家连锁店,永和大王的成功,与其积极求变的品牌战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