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成为资本争夺的焦点 中石化、OYO、苏宁纷纷入局-第2页
今年以来,咖啡这被资本“吹”上了天。瑞幸咖啡上市,中石化开始卖咖啡,OYO推出“芬然咖啡”,苏宁小店以“便利店+咖啡”的模式试水,雀巢、可口可乐、伊利、蒙牛纷纷推出了即饮咖啡产品。一时间,咖啡成为了资本争夺的焦点。
对于希望快速扩张的资本来说,咖啡还有一个特质就是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而且容易规模化发展——一台全自动的咖啡机,加上一个简单培训的员工,一个简单的咖啡店就开起来了。这与咖啡产业背后的供应链标准化程度高、流程简单,不无关系。
咖啡还没有地域性限制,“云贵川吃菜要辣点,江浙一带偏甜,但是咖啡全国都一个味”,王振东认为,这意味着一个研发中心研发出来的口味全国都可以卖。
在巨头们纷纷押注咖啡赛道的同时,一个难以掩盖的事实是咖啡在中国依然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市场。在提到中国咖啡市场潜力时,经常被引用的一组数据是“2020年中国咖啡市场销量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2025年将有望突破一万亿元。”
但是多位行业人士对该数据表示质疑。一位咖啡行业的投资人士表示,他们自己根据国内进口量和种植量的咖啡豆反推测算国内咖啡的消费量规模,测算的结果是现在国内咖啡市场的规模只有五六百亿。
“感觉咖啡行业有一些投资过度了,它整体的增速没有预期那么好”,该人士认为,他也经常劝一些投资机构观察两年再投资咖啡行业。而另一位从事咖啡豆贸易的人士更直言不讳地表示,之前媒体上报道的数据是“瞎扯”,他认为发布报告的分析师并不了解上游的真实情况。
具体到国内的咖啡店生存状态也并不乐观,咖啡店是一个与商业地产高度相关的行业,近年来随着购物中心客流量面临压力,不少咖啡店也受到了影响。
以国内咖啡行业的领头羊星巴克为例,其发布的2018年Q3财报显示,星巴克在中国/亚太区市场表现欠佳,营运利润率下降了7.6个百分点,据悉,这次下滑为星巴克近9年来的首次下降。
而国内的咖啡连锁企业的经营状态也不甚乐观,以中石化易捷咖啡的合作方连咖啡为例,一位业内人士笑谈,“连咖啡从2013年开始做,融了很多轮投资,但现在发现它没有把握住任何一个风口”。
而对于剩下规模更小的精品咖啡馆情况也大同小异。据了解,seesaw、Greybox等几家精品咖啡品牌在2017年的时候拿到一波投资,但到了2019年多数仍停留在天使轮或者A轮,“有一家倒是拿到钱了,但付出的代价也很大,初创团队可能要全部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