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离海底捞还有多远?
在中国的火锅江湖中,早已走出了很多上市公司,从最早的小肥羊,到呷哺呷哺,再到海底捞,那么到底谁是中国火锅一哥?
在中国的火锅江湖中,早已走出了很多上市公司,从最早的小肥羊,到呷哺呷哺,再到海底捞,那么到底谁是中国火锅一哥?
呷哺呷哺由出身于珠宝世家的台湾人贺光启创立于1998年,当时老北京火锅主要还是以木炭为燃料的铜火锅,顾客大多三五成群在同一锅里用餐,台湾已经开始流行用电磁炉加热的吧台式分餐火锅,方便快捷,能照顾到每个人不同的口味,还卫生。
于是,贺光启将这种模式带到大陆。不久,第一家快餐火锅店——“呷哺呷哺”(闽南话是“涮锅涮锅”的意思),在北京西单正式开张。
但事情并没有像贺光启想象中发展的顺利,一人一锅的新兴火锅并没有受到顾客青睐,再加上台湾口味的底料难以迎合北方人的口味。
很长一段时间里,呷哺呷哺一天也卖不出3个锅,几个月下来卖的还不到60锅。
但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一场非典却成了呷哺呷哺翻身的转折点。
2003年,非典来袭,做实体的基本上十店九关,但呷哺呷哺的一人食火锅却受到了追捧,很简单,就是因为分餐制。
那段时间,呷哺呷哺创下了日客流量2000位的就餐记录,日翻台高达11次。
成功光有时机还不够,要知道,在十几年前的火锅市场,一人食的小火锅不只有呷哺呷哺一家,很多传统的老北京火锅也有单人锅。但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只有呷哺呷哺了呢?
那是因为呷哺呷哺还有第二点,定位至关重要,就是“人均不到50元的极致性价比的快餐火锅”,这也奠定了它在火锅市场的行业地位。2014年呷哺呷哺在香港上市,成为餐饮连锁火锅第一股。
但2019年8月29日,呷哺呷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00520.HK,简称“呷哺呷哺”)发布2019年上半年业绩报,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收27.12亿元,同比上升27.4%;经调后纯利润为2.1亿元,同比下滑2.0%。
海底捞与呷哺呷哺的经营模式完全不同。首先,两者在客户定位上就有很大的差别。海底捞定位中高端火锅市场,主要面向一二线城市的中高端市场,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和高品质的食材,适合多人聚餐。
而呷哺呷哺是一家连锁快火锅品牌,方便快捷,适合单人和上班族。
其次,在产品的配送上,海底捞建有自己的供货体系,不仅拥有自己的物流配送基地,还有底料生产基地,形成了从加工到配送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有效地保证了产品的及时供给,同时也保证了食品的安全。
而呷哺呷哺是除了独家秘制的调料,其它的原材料要么是由总部集中采购,要么自行购买。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海底捞专注于高品质的服务,堪称变态级的,被认为是中式餐饮品牌中服务态度最好的。
使得很多客户都是冲着享受被服务而去的,对于味道反而不是那么重视了。
从四川走出的海底捞和从北京起家的呷哺呷哺,通过极致服务和廉价快捷的两种模式,最终两家公司都在香港上市,一家市值1400亿,一家140亿,相当于10个业绩利润也相差4倍。
海底捞员工的人均薪酬(含各项福利)远高于呷哺呷哺,高薪酬对员工的激励也是显而易见的。海底捞2018年近30%的营收都拿来支付员工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