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携手锡盟政府 打造“呷哺品质”
面对日益激烈的消费市场竞争,餐饮业巨头呷哺呷哺与锡盟政府携手,积极探索“呷哺品质”与生态保护、扶贫开发相结合的绿色发展新模式,以实现生态保护、扶贫开发相结合的目标。
面对日益激烈的消费市场竞争,餐饮业巨头呷哺呷哺与锡盟政府携手,积极探索“呷哺品质”与生态保护、扶贫开发相结合的绿色发展新模式,以实现生态保护、扶贫开发相结合的目标。通过实际行动体现社会责任感,在销售渠道、冷链物流等多方面,以及锡林郭勒独特的农牧产品资源,打造呷哺锡盟羊,助力锡盟特色农畜产业发展。
位于北纬43°的锡林郭勒草原,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有着“黄金牧场”的美誉,18万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场上遍布着沙葱、甘草、柴胡、金莲花、百合等400多种纯天然中草药及豆科植物、野韭菜等700多种无污染草植,造就了锡盟羊肉质鲜嫩、营养成分富集的优良特点。
在品种上,呷哺呷哺优选以肉质鲜嫩享誉全国及中东国家的乌珠穆沁羊和苏尼特羊。锡林郭勒羊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羊,饿了吃草药,渴了饮甘泉,每天健行数公里。1只羊30亩地,边走边吃。在源头采购上,呷哺呷哺选择在草原散养的羔羊,第一个环节就保证了所选食材的高品质。
“我们一直遵循‘从牧场到餐桌’的理念,在整个羊肉的生产过程中,严格实施‘出生-饲养-屠宰-包装’的可追溯体系。”呷哺呷哺供应链副总裁叶卫星表示。
草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只是造就食材风味的一方面。呷哺呷哺认为,从源头提升产品品质的关键,还在于对加工、运输环节的全流程管理。为此,呷哺呷哺在锡林郭勒建立了羊肉加工厂,并严格把控羊肉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制定了生产、加工工艺和产品质量的规范化标准。据厂长闫君介绍,从宰杀到入库设置了48道生产工序,为了延续鲜肉特点,实现无损耗肉质,利用了-35℃的瞬时锁鲜技术。呷哺专业规范的操作流程完成了羊肉从宰杀到入库45分钟的“极限”考验。除此之外,还制定了严苛的审核标准,比如羊排肉背部脂肪层厚度不得超过 2cm,出厂产品中心温度必须保持在-18℃以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