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膳口福跷脚牛肉 从苍蝇小馆走出来的百年老店
从40平米的街边小馆到在全国范围内开出近10家直营店;不打折,不做营销,在人均200元的情况下,最高一天能翻7台。这个品牌就是尽膳口福跷脚牛肉。记者采访了尽膳口福的创始人刘咏梅。
从40平米的街边小馆到在全国范围内开出近10家直营店;不打折,不做营销,在人均200元的情况下,最高一天能翻7台。
这个品牌就是尽膳口福跷脚牛肉。记者采访了尽膳口福的创始人刘咏梅。
最早的时候,尽膳口福只是峨眉山脚下一家40平方米的街边小馆。虽然它很小,但它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传了四代,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已成为一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餐厅。可以说,它早就在当地就已经声名远播。
“这锅汤是我祖父那一代人传下来的。爷爷精通中医。他做了跷脚牛肉的食谱。后来,在我父亲那一代,他开了口福来,一直靠卖跷脚牛肉为生。
直到7年前,刘咏梅有了做品牌和走出去的想法,首先她改了品牌名。
“因为口福来无法注册,我想要做品牌,这样下去不行,就把品牌名改成了尽膳口福,‘膳’既有药膳的意思,也有善良的意思,不过现在看来还有优化的空间,这个名字不好传播。”
刘咏梅将走出去的第一站定在了成都,一开就是 600 平的大店,结果,这走出去的第一步就受挫了。
“当时正好赶上修路,市政改造,一开始接连折腾了两年,后来在经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定位火锅,但主打的清汤并不适合成都
进成都的时候,刘咏梅一开始将尽膳口福定位成火锅,这首先就陷入了一个红海市场,而且成都那更是红海之中的红海,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而且,跷脚牛肉汤锅是用牛骨、牛肉、牛杂来熬出来的清汤,但在成都这样一个偏爱重口味的城市,显然就不太被消费者所接受。
2、没经验、模式还没摸清,就盲目开大店
“当时,没有在外地开店的经验,本身模式、定位都没有摸清楚,就这样盘下了一个 600 平的大店,自己也不懂,但觉得自己产品好。一个品牌,光是产品好是远远不够的。
当时,我说我再坚持两个月,要再赔钱,我就不干了,结果还是又坚持了半年,最后,店里的生意才慢慢好转了。”刘咏梅回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