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玲粥店买粥4年 希望工人能找到实惠的地方吃饭
朦胧的山峰和靛蓝的湖泊,如邓公断的眼睛所显露的那样平静。对于从基层逐步转型为著名外卖品牌曼玲粥店,外界给予了他许多色彩和标签。为了不被打扰,他选择继续专注于产品。只有通过产品,他才能看到内心的单纯。
朦胧的山峰和靛蓝的湖泊,如邓公断的眼睛所显露的那样平静。对于从基层逐步转型为著名外卖品牌曼玲粥店,外界给予了他许多色彩和标签。为了不被打扰,他选择继续专注于产品。只有通过产品,他才能看到内心的单纯。
曼玲粥店创始人邓公断
谈到做外卖粥的初衷,网上总会流传着邓公断为了心爱的女人清水煮粥的动人故事。对此,邓公断并不避讳,但坦言除了想让心爱的人随时喝到粥以外,还有对当时餐饮消费过高的抵触。数年前,当他以包工的身份从江西来到上海时,发现工人很难找到便宜实惠的地方吃饭。于是,在2007年,他便开了一家家常菜馆,时间一晃便是6年。
因为传统家常菜馆对厨师依赖性高,加上人员流动性大,难以标准化,可复制性差,6年后的邓公断仍然只有这一家门店。一次去医院探病,让他意识到卖粥的商机。“当时我去住院部,发现许多病人都吃不下米饭、面条这类主食,想要喝粥一类的清淡食物。 我想为了自己的心愿,还可以帮助到那些需要的人,因此,我萌生了卖粥的想法”,邓公断回忆道。
然而,邓公断仍心存疑虑:粥能成为日常饮食的热门选择吗?卖粥能带来足够的效益吗?为了解决自己的困惑,他决定先做个实验,给餐馆里的客人免费提供有限的粥。这些粥都是当天成的。因此,许多客人习惯于每天在餐厅吃一碗粥。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后,邓公断最终下定决心专业做粥。适逢2014年外卖开始兴起,他意识到餐饮O2O所带来的潜在商家,便关闭了原先的菜馆,创立了曼玲粥店(之所以取名“曼玲”,是因为它在上海话表达中有“蛮好”之意)。
虽然,邓公断意识到做粥的好处,比如:易标准化、受众人群广泛、全时段的用餐场景、净利润高达50%,但很快他也发现一系列的问题, 这主要集中在:
粥品的出餐要求较高,否则产品易坨,品质下降。
为此,邓公断又开始聚焦产品方面的试验,从米料的筛选到熬制的时长,他全程把关,事无巨细,也总结出自己的窍门。用两套熬粥标准解决不同时段粥品配送时间的问题,以皮蛋加水稀释碱性、南瓜水熬小米粥,这是邓公断曾经无数次钻研产品的成果。现在的他坦言,自己又有新的问题要去解决,比如:随着曼玲粥店打入北京、广州等其它城市,如何根据不同地域的口味匹配专门的产品?
曼玲粥店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外卖粥品类的月单量第一,是因为离不开团队对品质的塑造,而这也是围绕产品所展开:首先对出品,必须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研究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口味和产品;其次,团队时刻关注每天的顾客评价,特别是差评以及相应的产品单量上升或下滑。
“在我们看来顾客差评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必须要采取措施。比如,我们会因为顾客的一个差评而免费送一碗粥。这在当时做外卖的商家来说,是不可想象的”,邓公断如此描述道。
随着外卖市场的越发成熟,邓公断仍十分看好未来3-5年餐饮O2O的盈利规模,并坚信二、三线城市市场在经过教育后,会成为新的发力点。为了抓住这个点,邓公断一方面解决出餐效率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在运用现代的管理方平台。
曼玲粥店目前通过3个方式来提升效率 :
1、每天早上5点半员工就开始准备一天所需要的原材料,在宽裕的时间提前将配菜、点心准备好,一些量大的粥品也可以提前准备好配料,这样在高峰时段就不至于手忙脚乱。
2、为了全时段经营下节省人工成本,保证效率,邓公断采用了错峰上班+小时工的策略。
3、曼玲粥的厨房,除了熬白粥的大锅,还有4口小锅,两个甜粥、两个咸粥,由一个人掌控,单份单熬,可以实现平均15秒出一单。
而针对管理方平台的运用,邓公断选择进入共享厨房,多快好省地完成门店铺设。 另外,邓公断表示自己今年会选择开放加盟的形式来合作。至于加盟是否会影响到产品品质,他坚信自己实现了对品牌以及粥品的标准化制作的过程,基本的SKU完全可以保证品质。
从一个打工仔,到今天外卖知名品牌的创始人,邓公断坦言这条路并不容易,但他还是想给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一些勇气——“如果只做单店,那不妨考虑加盟一个成熟的品牌;如果想要做连锁,那就必须实现标准化,而标准化并非要亲力亲为,可以寻求共享合作”, 邓公断说道。
谈到未来,邓公柱说自己更落脚于当下。今年,曼玲的目标是到全国各地,实现500家店的愿望。对此,他表示,根据目前的时间表,预计将在年底前完成。到目前为止,曼林只有一家商店关门,关门率几乎为零。任何一个品牌的店铺是否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最终都是通过产品的这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