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一锅红汤“捞”世界-第5页
一年新开200家店,营业收入169.69亿元,在一盘散沙的餐饮市场,海底捞取得的成绩让一众同行难以望其项背。
截至目前,公司已正式成立数十个“抱团组织”,覆盖超过300家门店。“抱团组织”内门店因分布在同一地区,共享信息与资源,具有共同解决当地问题的能力,有效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我管理并提高管理透明度与效率。
在处理总部与门店的关系上,公司给予店长较大的门店经营自主权,但在总部统一控制系统性风险,实现“锁住管理”。
对经营者来说,品牌知名度和声誉对餐饮集团越来越重要。品牌认知度和声誉与餐厅的食物口味、安全和质量、服务和环境密切相关。根据沙利文调查,海底捞在中国主要餐饮品牌中拥有最强的品牌知名度,并且是最受欢迎的外出用膳选择。而在社交媒体上,海底捞亦建立优质的品牌声普,并积极与年轻粉丝互动。例如2018年初粉丝使用海底捞菜品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了创意美食,这些美食疯狂传播并形成火锅用餐新潮流,进一步提升海底捞品脚知名度。
受益于品牌知名度,海底捞餐厅于2015〜2018年每年分别有6300万名、8110万名、10660万名、16000万名顾客,2017年、2018年顾客数量为火锅餐厅市场中第一名。
以股权关联形成强供应链管控
由于火锅需要保证食材的新鲜,避免食品安全隐患,对上游供应链的控制力是决定火锅连锁餐厅成败的关键。
对比唐宫、呷哺呷哺、味千和小南国的招股说明书及财报,分析几家连锁餐厅供应链管理模式,我们发现海底捞与呷哺呷哺面向上游供应商有较强的控制力。海底捞对供应商的管理更为严格,不仅有完整评价体系,而且公司餐厅85%以上的食材供应来自关联方或附属公司,使公司能够最大程度地管控食材供应的品质,同时在供应节奏等环节也能够与公司的要求完美匹配,实现旗下餐厅的仓储优化管理。
通过成立火锅产业链关健环节上的专业公司,海底捞已构建了涵盖火锅餐厅上下游的生态体系,上游覆盖了火锅底料生产、食材供应链服务及餐厅装修翻新;中游覆盖了多元餐饮品牌;下游覆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火锅外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