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火锅市场规模将破7000亿!海底捞打开增长大空间-第4页
海底捞作为中国火锅行业龙头企业,市占率仍然偏低。为提升市场份额,海底捞加速在全球范围内扩张,2018年公司新增200家餐厅,门店总数达466家。海底捞表示仍要加大力度进行扩张,也会努力研发新品拓展收入来源。
另外,海底捞抓住了新一代消费者的社交需求,通过在主流社交平台发起话题、引发讨论,增加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截至2019年7月中旬,海底捞、小龙坎以及呷哺呷哺在抖音平台相关话题累计播放次数分别为31.2亿次、7246.1万次、1071.8万次,播放次数的悬殊差距体现了海底捞在品牌营销方面的突出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海底捞通过“渠道下沉+海外扩张”打开了增长空间。2018年,海底捞火锅餐厅开始加速扩张,餐厅全年营业额达165.3亿元,增速为58.78%。分区域看,中国内陆一、二线城市营收增速分别为36.38%、49.01%;中国内陆三线及以下城市增速为122.52%;中国内陆以外地区营收增速为88.03%。
结合不同区域的餐厅数量来看,2018年,中国内陆一、二线城市拥有的海底捞餐厅数量是106家、207家,整体呈现出的是存量市场增长趋缓的特征;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内陆以外区域市场对应的海底捞餐厅数量是117家、36家,均表现出低基数高增长的显著特征。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海底捞通过中国内陆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渠道下沉以及海外市场拓展,有效地缓解了其在中国一、二线城市由于持续扩张带来的市场饱和、营收增速放缓的矛盾。随着公司在下沉市场以及海外市场的深耕,整体营收有望继续增长。
食品安全风险控制难,将成海底捞发展的较大隐患
2017-2018年,海底捞在北京和新加坡分别发生了三起食品安全事故。2017年8月,由《法制晚报》报道,海底捞在北京的两家餐厅中有老鼠,并且洗碗机黏着油性的食物残渣,且一名员工正在用汤勺修理下水道堵塞。2018年2月,海底捞位于新加坡的一家餐厅因为员工徒手处理事物,以及销售不洁食物被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停业两周。此前在2017年,新加坡的另一家海底捞餐厅因在可能受到污染的工作地点准备食物,而被罚款。
火锅虽然是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中餐品类,但由于其涉及的食材、配料种类繁多,门店分布广泛,且其底料与配料常会根据不同地域进行改良,不少新鲜食材为就地获取,在食材选取及蘸料调配方面无法做到完全统一标准,安全风险增加。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海底捞作为中国知名火锅品牌,大众对其食品安全管控要求相对较高,另外随着其门店在海内外市场的加速扩张,食品安全管控难度也在提升,食品安全风险将成为公司发展的较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