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将生意重做一遍了 掘金重庆餐饮的正确姿势是?-第3页
提起重庆餐饮,大多数人会想起火锅,如小天鹅、德庄、刘一手等,这些品牌看似目前势能大不如以前,但它们的发展重点早已跳出了重庆。
再从市场看,如重庆首创的美蛙鱼头,最终也不是在重庆做大,而重庆火锅人均不高,大品牌只能外走……由此可断定,在重庆这样的市场氛围下,常规经营难成气候,这时候,看的就是“重做的本事”了。关于重做,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只要方法用的对,任何品类都会有机会。
模式创新与价值点重构成就“重”,接地气的执行与夯实品类根基构成了“做”,二者结合,就是“重做”
只要方法用的对,任何品类都会有机会。打个比喻,在重庆吃小面是一个常规行为,小面门店也四处可见,大多还是苍蝇小馆样式的呈现,如果新入局者一来就要做小面品牌,这在重庆相对有些难度,因为产品过于常规,消费者对小面的感觉和认知已经形成,难以出新。不仅价格难以卖高,就连产品形式和组合也不能动,否则也会被扣上不正宗/不好吃的帽子。
在小面品牌化这方面,遇见小面是一个典型案例,我们不是说遇见小面做的多好,也不是说它的市场认可度有多高,只是将之作为一个案例来展示。
遇见小面虽然打着重庆小面的标签,它的品牌发展规划也写在了标语上,即“不在重庆,遇见小面”。
遇见小面用小面作为认知点,捕捉的是外地市场对“正宗重庆小面”的需求度,同时又在门店中加入了一些重庆热门品类,如酸辣粉、冒菜等。由于做了很多异于重庆的改良,遇见小面很清楚,其市场机会不在重庆,而在外地。
井格老灶火锅打的是“地道重庆味”,但它一不做老油,二不想将人均做到100以下,所以它也只能将重心放在外地市场,让外地市场“近距离触碰重庆味”。
九锅一堂属于重庆本地和外地市场并行的品牌,其门店的酸菜鱼也和市场上的不同,如不加花椒、不见红油、不做金汤,纯粹用鲫鱼熬汤作为特色,打出了“3条鲫鱼1锅汤”的宣传语,做“能喝汤的酸菜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