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又贵又嚣张的一碗面为啥还是生意比你好?-第4页
一个60岁的老大爷,就用一碗38元的鳝鱼面,做出了自己的招牌,虽然略贵,但也成为了消费者心中的菜。
在老大爷的快餐店里,后面排队的人没饭吃了只能光吃菜是多遗憾的事情,这位做了50年米饭的手艺人,被国际后辈们称为“煮饭仙人”。
80多岁的煮饭仙人,不懂腾云驾雾,不懂点石成金,他只懂米饭,因为他的懂,让来吃饭的人觉得店里提供的那些烤鱼、玉子烧、炸虾都只能做配角,也因为他的固执,能让任何大米经过手里就可以分辨出品质的等级。
那么,中国是不是也有这样固执的前辈?让我们把坐标定位在成都,一位60多岁的曾经做了很多年门卫的张大叔,他曾经是一个高级吃货,朋友说他吃火锅的时候,都能自己琢磨出底料的配方,出于对餐饮业的热爱,在他快要退休的时候,开起了面馆。
一碗鳝鱼面,千军万马来相见,不是饥饿营销,却一天只卖18份。
张大爷不是鳝鱼大仙,但是在他面前,他能从一条不断扭动的黄鳝告诉你,这是养殖的还是野生的。他的店,一份鳝鱼面38元,一份松茸炖鸡面85元,还有五花肉面、香煎鲫鱼面,虽然小贵,但是并不阻碍追随者的脚步。
作为张记鳝鱼面的掌门人,他说:“你以为我告诉你好吃的秘诀在哪里,你就能做的出来?”
结语
对食物的定义,有人觉得是填饱肚子的食材,有人觉得是生活的补充,但是,在尊重食物的人的手里,却能变成美丽的艺术品。人与人之间,认知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但是大部分人却能一致认为: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开餐厅,很多人会讲情怀,讲故事。80多岁的煮饭仙人,他的情怀是:让大家更好的吃饭;60多岁的张大爷告诉我们这些后辈,“就是要让大家看看,在如此简陋的地方,仍然能做成都最好吃的东西。”
在两位老爷爷面前,他们用产品扇了市场一耳光,他们是笨蛋,不懂得用假冒伪劣的原材料、不懂营销、不懂粉丝经济。可是,老天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偏偏让他们火了一座城,火了一个行业,还成了偶像。
同样是餐饮人,最大的不同,也许都在这里了,匠心永远是行业最伟大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