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350000家店 被誉为“中国第一美食”却频遭曝光
火锅在全国餐饮消费中比例达15%据《2017百度糯米火锅大数据》显示,火锅已经成为中国第一美食。
中国有很多地方美食,比如“北京烤鸭”、“沙县小吃”,“兰州拉面”,“西安羊肉泡馍”等,然而现在,这些从地方走出来的美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一边和三五好友聊天一边涮着火锅,已成为大家的一大乐事。
火锅在全国餐饮消费中比例达15%
据《2017百度糯米火锅大数据》显示,火锅已经成为中国第一美食。
同时,全国火锅商户数量已达35万家,占餐饮商户总数比例达7.3%,在全国餐饮消费中的比例更是高达15%;且与传统经验上认为火锅有季节性不同,百度糯米大数据显示,火锅消费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全年无休的特征,夏季7~8月也保持一定水平。
这也意味着,全国消费者下馆子的钱,每100元当中就有15元花到了火锅上,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美食” 。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商家使出浑身解数,加入这场“火锅”争夺战。
“重庆火锅”≠重庆的火锅
近日,成都“小龙坎火锅”迅速成为了网红,因其成功注册重庆地名“小龙坎”,而要求成都上百家打着“小龙坎”火锅招牌的火锅店全部更名,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此消息一出,重庆网友不乐意了。“小龙坎是重庆的一个地名,被人拿去用了,还不让其他人用,连重庆小龙坎人也不能用了”、“重庆小龙坎真的开心吗”……
如此稳定的市场,资本是不会放过的。有“火锅料行业第一股”之称的安井食品(603345,SH),其2017年三季报显示,营业收入为8.95亿元,净利润为4938万元 , 而上年同期营业收入为11.91亿,净利润9253万元。
另一家被誉为“北方火锅料第一股”的惠发食品(603536,SH),其2017三季报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营业收入为5.81亿元,净利润为2390万元,而该公司上年度末的净利润为-2828万元。
广为人知的海底捞则呈现了另一番景象。截至1月12日休市,海底捞旗下颐海国际(01579,HK)股票上涨4.36%,总市值达到92.76亿元。而据该公司2017中期报告显示,报告期内营收实现6.3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6%;报告期内毛利为2.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7.6%。
除此之外,在都市快节奏的背景下,还催生出了火锅的另一个小分支——自热火锅。 2017年下半年,海底捞关联企业——颐海上海与新派上海公布,将成立合资公司,拿出5000万从事方便火锅产品的生产及销售。
颐海国际在公告中表示,合资公司从事自加热小火锅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将丰富颐海国际现有产品线,并将扩大现有业务,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实际上从2016年年底简易型自热火锅在为商渠道中流传,到2017年5月份达到阶段性爆发式高潮,川西坝子、大龙燚、小龙坎、海底捞、德庄……但凡能想到的火锅大佬基本都已入局自热火锅大军中。
但是,竞争激烈的同时,总会有那么不和谐的、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发生。
恶意竞争害苦的是消费者
近日据媒体报道,重庆一家知名火锅店使用潲水油,直接端上餐桌给客人食用,引发公众高度关注。目前重庆食药监部门已经接到对另外三家店涉嫌使用潲水油的举报。
1 重庆知名火锅店被曝使用潲水油
据拍摄者介绍,这段视频是2017年12月17日晚上就餐高峰期,在重庆大队长主题火锅北城天街店的厨房拍摄的。视频显示,一名服务员端着一盆食用过的火锅油,一部分倒入一只大铁桶中,另一部分倒入旁边的垃圾桶。随后,一名服务员又端来一锅吃剩的火锅油,并用火锅格子放在火锅盆边缘,以防锅底菜渣掉入铁桶内。
每次火锅油被倒入大桶后,旁边的师傅都会用漏勺打捞里面的漂浮物。最后,这名师傅将大铁桶里回收的火锅油,直接舀到旁边的干净锅内称重,而服务员就从这里端走了锅底,一直走进餐厅大堂。
他们端过来的锅里,因为还没有过滤,这些东西就在那个滤网上面,包括牙签什么的,卫生纸,甚至烟头也能看到。
重庆大队长主题火锅共有直营店20多家、合作店8家、连锁加盟店100多家,分布在重庆、四川、山东、河南、陕西、湖北等16个省区市。并在2017年11月4日,重庆市火锅协会联合商委、食药监局等部门,认定了重庆市第一批放心火锅店,大队长主题火锅北城天街店名列其中。
1月10日视频被曝出后,1月11日,涉事火锅店所属的重庆年年好饮食文化公司,通过媒体向消费者表达歉意,并在官网上发布通告称,事发当日,相关职能部门立即对涉事火锅店进行了检查,目前正在等待检测结果。
2 潲水油或成行业潜规则?
其实,使用潲水油的,不止这一家涉事的火锅店,目前重庆食药监部门已经接到对另外三家店涉嫌使用潲水油的举报。
举报人:因为我吃火锅经常发生肚子痛,拉肚子这种事情,而且我身边的朋友也发生这种事情,我心里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促进火锅的改革想改变整个重庆这个产业链,要杜绝那些商贩商家再用老油(潲水油)了,他再去无限循环危害老百姓健康了。
对此,法律专家建议,应加大对商家违法的处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目前按照相关法规,一般行政处罚在10到15万元,震慑力不足。同时,还应在日常监管中,建立科学的管理手段。